觀察紀錄

 

觀察時間:99118

 

觀察地點:環山路一段5910弄鴨母嶺山腳下 

 

    這 片地層屬於濱海相的木山層,是由砂頁岩互層所組成。有非常多層,高度大約有十公尺。呈現西北至東南的走向。有些地方已經被風化,因此較脆弱,呈現褐色、橘 紅色;有些還沒被風化,較堅硬,呈現淺灰色;有些已經風化成土壤,長出植物。這片地層是傾斜排列,無特殊氣味,摸起來十分粗糙。有發現無色透明的石英礦物,在砂岩和頁岩的中間有看到濱海相地層的證據─煤層,沒有發現水滲出。

 

HyShl.5QX1ofbhy3FSr.iA

↑環山路一段5910弄的地層。

 

 

xOlvSEbBR9Ca9sU8_4.UzQ  

↑濱海相地層的證據─煤層。

 

 

相關資料

    順向坡和逆向坡,是地質上岩層走向和地形坡度之間的關係。為斜坡傾斜方向與土壤沉積的方向、斜度一致的坡面, 當兩個地層之間的摩擦力產生變化,導致原本並不會滑動的地層有機會產生滑動,如降雨、颱風、地震等,使地層之間不再密合,就容易形成坍方等災害。

    在台灣北部之木山層、大寮層、石底層及南港層等地層分佈區域,常見由砂岩所組成之順向坡,因為此等岩層都是由砂頁岩互層所組成,而且砂岩層厚且堅硬,加上地層傾角常在20°50°之間,經差異侵蝕後常形成明顯之順向坡區。

    砂岩臺灣常見的岩石之一,主要由砂粒組成,摸起來十分粗糙。岩石上常會有明顯的堆積紋理及常夾入生物遺體或留有生物鑽爬、居住過的痕跡。露頭相當容易找到,常與頁岩形成厚薄不一的互層。礦物成份以石英為主,有許多砂岩幾乎純為石英組成;有些砂岩也含有長石和雲母等礦物。最常見的砂岩是石英砂岩、長石砂岩和雜質砂岩。尚未風化的顏色變化多,從白色到青灰色皆有;風化後則呈現黃色或紅褐色。主要分布於臺灣西部,由北到南呈帶狀走向,花東海岸山脈恆春半島也有,著名的地點有北海岸萬里野柳臺北內湖……均可見砂岩層。

  頁岩也是臺灣常見的岩石之一,主要礦物為石英、長石、雲母。質 軟、性脆、易裂。顆粒微小,無法用肉眼辨識,觸摸時沒有顆粒感。頁岩中容易發現化石,因為顆粒極細且不易透水,生物遺骸容易保存形成化石。泥岩與頁岩是屬 於同樣粒度的沉積岩,相異之處是頁岩具有細微的頁理構造,而泥岩則呈現塊狀無頁理。若顆粒中粉砂粒的含量多於黏土粒則稱為粉砂岩。頁岩容易風化,是數量最多、分布最廣的沉積岩,常與砂岩形成厚薄不一的互層。尚未風化的顏色因所含雜

質而異,呈現黑、青灰、綠、淺黃、淺灰……等顏色;風化後則呈現褐灰色。主要分布在西部山麓。尤其是臺南縣高雄縣的丘陵區,泥岩分布最廣,頁岩則可在苗栗錦水卓蘭地區普遍看到。

心得感想

一開始,我對地層不是很了解,也沒興趣,所以沒有注意過路邊的地層。為了這份報告,我蒐集了許多資料,然後前往住家附近觀察地層。做完觀察報告,我對地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這次的地層觀察報告,很明顯比上次的動物報告困難許多,所以我要更加用心,才能將這份報告做好。

小小解說員

  這片地層位於環山路一段,屬於濱海相的木山層,由砂頁岩互層所組成。在這片地層可以看到濱海相地層的證據─煤層。在台灣北部的木山層、大寮層等地層分佈區域,常見由砂頁岩互層所組成的順向坡。砂岩由砂粒組成,摸起來十分粗糙主要分布於臺灣西部在台北內湖也可以看到。頁岩顆粒微小,觸摸時沒有顆粒感,容易發現化石。

資料來源

文字資料來源:

1.  山河大地

2.  教育部學習加油站〈地理科學〉

3.  沉積岩家族

4.  維基百科

5.  岩石入門(作者:陳文山 出版社:遠流出版社)

圖片資料來源:自行拍攝

ps 這篇報告後來被老師選為優良作業.

2010-12-0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一家3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